所有栏目
21

数据资产:现状、应用与未来发展全方位解析

2025/3/19

      普华永道2024年数据资产专题报告集萃(68页PPT)对数据资产进行了深入剖析,涵盖其入表现状、应用实践、投融资、处置、与市值管理的关系,以及跨境流通和通证化探索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数据资产领域的全景图。以下是核心内容总结:

数据资产入表现状

      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在财政部政策推动下正式启幕,但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据公开数据显示,36家上市公司完成入表的数据资产总额仅5.4亿元,且呈现显著分布特征:主板企业为实施主体,行业覆盖多元但以电信服务、信息技术领域为核心,传统行业亦开始布局。入表企业平均市值约百亿元,数据资产多以自行研发形成,主要归类为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资产类型集中于数据库、数据集及模型类,采用直线法摊销的比例较高,摊销期限多设定在3-5年区间。     信息披露质量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多数企业仅满足最低合规要求,未充分披露摊销政策、经济利益评估等关键信息,自愿性披露更趋稀缺。仅有少数企业通过案例展示数据资产应用场景、交易流通及融资增信等深层价值。实践层面存在五大核心挑战:其一,数据确权缺乏全国统一标准,权属证明与合规细则缺位导致操作困难;其二,数据资产与软件系统的边界界定模糊,重分类问题引发争议;其三,未来经济利益评估方法未形成共识,计量可靠性存疑;其四,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缺乏明确指引;其五,审计领域存在标准空白,信息技术复杂性对审计专业度提出更高要求。上述问题共同构成数据资产入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障碍,期待监管与实务协同破局。

数据资产应用实践

       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正催生新型价值创造模式。某商贸流通集团通过数据资源入表实践构建数字贸易生态,以升级行业指数、建立中小企业数字身份标识等创新举措,将沉淀数据转化为显性资产,不仅重塑了市场贸易逻辑链,更开辟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在数据资产运营层面,普华永道提出的"五步法"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场景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内外部需求协同挖掘数据应用潜能,如卫星遥感数据跨行业创新;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决策模型,并借助合法合规途径补足数据缺口;运用隐私计算技术保障数据交互安全,最终按贡献度建立公平收益分配机制,形成数据价值闭环。集团型企业则探索出"一中心五统一"内循环机制,通过建立数据资源交易中心统筹流通战略,实现数据产品货架、合规体系、估值模型、交易机制及平台的五维统一,既促进内部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又为企业参与外部数据市场构建战略支点,充分释放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驱动效能。这些实践表明,数据要素正从资源形态向资产形态深度演进,逐步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能。

数据资产投融资 

     (一)主要融资方式 数据资产投融资包括债权类、股权类和创新类融资。债权类融资受头部交易所和银行推动,但面临数据资产包规划选择、价值评估和流动性盘活等难题。股权类融资中,数据富集型公司面临投资人选择、估值和尽职调查等新挑战,需考虑数据协同和安全等因素。创新类融资包括基于资产和基于收入的融资,前者面临资产包规模小、估值难等问题,后者则需解决多方协作和收益分配机制等难题。   
     (二)质押融资解析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比信息增信融资更具优势,能提升资产价值、增强风险缓释、提高授信额度。然而,其在确权、登记、估值、托管和处置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其发展,上海数据交易所制定“一项规范,五项指引”,打造核心功能,通过四方协同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质押融资提供制度和功能支持。
数据资产处置 
    (一)处置必要性 随着数据资产融资案例增加,规范处置行为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防范风险,构建完整的数据资产管理路径,更好地发挥数据资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相关定义与主体 数据资产处置指金融机构对质押融资违约后的资产进行价值变现和提升。参与主体包括债务人、债权人、受让方、处置服务商等,各主体在处置过程中承担不同职责,相互协作完成处置工作。    
    (三)处置方案与服务 处置方案包括协商解决和实现质权等方式。协商解决可采取延期还款、开发许可交易等措施;实现质权分为商定和法定实现方式,涵盖协议转让、公开转让、资产拍卖、债务重组等具体形式。上海数据交易所提供质押登记、资产托管、风险评估和动态披露等服务,保障处置过程顺利进行。 
数据资产与市值管理 
      数据资产可通过价值传递、创造和实现助力企业市值管理。在价值传递方面,企业依据规定进行数据资源入表确认和披露,展示数据能力,改变估值逻辑。价值创造上,数据优化现有业务,催生新业务,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价值实现层面,数据资产重塑企业估值,吸引战略投资人,推动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数据资产跨境流通与通证化 
    (一)跨境流通趋势 数据跨境流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存在数据加工、跨境数据交易和数据共享三种应用方式,香港特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数据跨境流通将更加频繁,有望推动产业数据快速流通。    
    (二)通证化探索 普华永道思考了数据资产通证化的可行性,提出在香港特区通过真实世界资产形式实现境内外数据资产交易和流通的创新策略。尽管目前资产代币化实践案例不多,面临法律框架不完善、数字结算形式缺失和身份验证成本高等问题,但香港特区在发展数字资产方面具有优势,未来需加快推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发展,以应对国际竞争。数据资产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市场的逐步成熟,数据资产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企业和相关机构应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数据资产领域探索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